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滿6個月后可以
添加輔食,但由于寶寶的存在生長差異,媽媽應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,嘗試著為寶寶進行添加輔食。什么時候為寶寶添加輔食?
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機?不同種類的輔食怎么添加?讓寶寶嘗試不同食物的味道?輔食添加注意事項?過早添加輔食為什么不好?
寶寶已經滿6個月,那么寶寶的消化器官及消化機能已逐漸完善,隨著寶寶不斷探索時活動量的增加以及生長發育的需要,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營養元素的攝入,此時也是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好時機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滿6個月后可以添加輔食,但由于寶寶的存在生長差異,媽媽應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,留心觀察寶寶所傳達的信息,嘗試著為寶寶進行添加輔食。
首次添加輔食,最佳選擇是
嬰兒營養米粉。嬰兒營養米粉是專為寶寶設計的均衡營養食品,添加了寶寶生長必需的多種營養素,如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、DHA、纖維素和微量元素、鈣、鐵及
維生素D等,其營養價值遠遠高于雞蛋黃和
蔬菜泥等食物,營養豐富的同時降低了寶寶過敏的風險。
谷物類、肉類、蛋類等,不同種類的輔食都應該什么時候給寶寶添加,添加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?
谷物類
寶寶6個月時,體內已經能分泌充足的淀粉酶了,也就具備了消化谷類食物的能力。最開始添加的應該是嬰兒營養米粉,因為其中強化了鐵、鋅、鈣等多種營養素。寶寶在胚胎時期從媽媽體內獲得的鐵,到6個月時已經不夠用了,如果不及時補充,寶寶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。而奶類的鐵含量很少,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。
開始添加米粉時,不要喂得太多,一小勺就可以了,主要是讓寶寶適應吃輔食的感覺,以后逐漸增加喂養量。等寶寶的牙齒逐漸萌出,咀嚼能力越來越強,谷類食物就不局限于米粉了,可以添加粥、面條、軟飯、饅頭等。
蔬菜水果類
當寶寶能夠接受米粉后,就可逐漸添加以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為主的菜泥、果泥了。蔬菜從根莖類的開始,胡蘿卜是很多寶寶最先吃到的蔬菜,不但營養豐富,加工也很容易。只要將胡蘿卜蒸熟、切碎,很容易碾成泥狀,寶寶吃著不費勁。以后逐漸過渡到葉類蔬菜。最適合做水果泥的莫過于蘋果和香蕉,直接用小勺刮成泥就能喂寶寶吃了。到寶寶8~9個月時,可以吃切得很細碎的蔬菜末;10個月時可以吃切成小丁、小塊的蔬菜和水果。葉菜的纖維比較長,如果加工不夠細,寶寶吃著很費勁,還可能出現“整吃整拉”的現象。媽媽在給寶寶做菜時,一定不要偷懶哦。
魚蝦類、肉類
寶寶接受米粉以后,可以添加混合了肉湯的米粉,如果寶寶比較適應,就能慢慢添加魚泥、蝦肉泥。因為魚肉、蝦肉纖維比較細,蒸熟后容易碾成泥狀,寶寶咀嚼和消化都相對容易一些。紅肉(豬、牛、羊肉)纖維較粗,寶寶不容易咀嚼,應放在魚、蝦肉之后添加。而且要仔細加工,防止肉類纖維太粗、太長會刺激寶寶喉嚨,引起嘔吐。
蛋類
一般建議寶寶6~8個月加蛋黃,1歲后在加蛋清,也就是吃全蛋,這樣可以減少對雞蛋過敏的現象。蛋黃富含鐵,能有效預防
嬰兒缺鐵性貧血,同時蛋黃還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、卵磷脂等營養成分,利于寶寶生長發育。從1/4個蛋黃開始喂,以后逐漸增加到1/3、1/2、3/4,直至整個蛋黃。一般經過一個月,寶寶就能吃整蛋黃了。蛋黃最好是蒸或煮熟后剝去蛋白,壓碎后加水或奶調成糊狀用小勺喂給寶寶,也可以拌入米粉、粥、肉菜湯里,另外給寶寶蒸蛋黃蛋羹吃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隨著寶寶不斷地成長,接觸的輔食也越來越豐富,這個階段是寶寶味覺發育的重要階段,寶寶已經能夠區分出好的氣味和不好的氣味,能夠比較準確的辨別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等不同的味道。對食物味道細微的變化很敏感,并會對食物的味道留下記憶。媽媽在為寶寶準備輔食時,要讓寶寶盡可能多的嘗試不同食物,以增加味覺的刺激,促進寶寶味覺、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,也能幫助寶寶適應從流食、半流食向固體食物過渡。
對寶寶進行味覺能力訓練
寶寶的味覺雖然天生有一些自己的偏好,但是也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,由于每種食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,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年齡大小逐漸給寶寶添加,訓練寶寶味覺能力發展。在寶寶情緒不錯的時候,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可口的水果,給寶寶準備一些新鮮的果汁或者果泥,讓寶寶品嘗一下“大蘋果甜不甜?”“橙子酸不酸?”……讓寶寶體驗一下不同食物的味道,同時也可以更生動立體的理解語言和事物的關聯,在刺激寶寶味覺發展的同時,為寶寶補充更多的營養。但要注意的是在為寶寶準備輔食時,媽媽還是要繼續堅持清淡和保持食物原味的原則,盡量少糖、不加鹽和其他調味品,避免影響寶寶的味覺,造成今后偏食的習慣。
小寶寶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相對較少,4個月才開始逐漸增加,5~6個月時分泌量增多。唾液具有消化和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,同時唾液還有消化酶,主要是淀粉酶分泌增加,能對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作用。根據寶寶生理發育的特點是不能過早添加輔食的。當然,每個寶寶發育是有差異的,如果你的寶寶已經完全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就可以添加了。但是最早不能早于4個月,最晚不能晚于8個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