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。PGF2α含量升高時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。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,血管痙攣,造成子宮缺血、乏氧狀態而出現痛經。
2.血管加壓素、內源性縮宮素以及β-內啡肽等物質的增加。
3.精神、神經因素。
2.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,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,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,持續2~3日后緩解。疼痛常呈痙攣性,位于下腹部恥骨上,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。
3.可伴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頭暈、乏力等癥狀,嚴重時面色發白、出冷汗。
4.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。
1.一般治療
(1)重視心理治療,消除緊張和顧慮。
(2)足夠的休息和睡眠,規律而適度的鍛煉,戒煙。
(3)疼痛不能忍受時輔以藥物治療。
2.藥物治療
(1)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常用的藥物有布洛芬、酮洛芬、甲氯芬那酸、雙氯芬酸等。
(2)口服避孕藥適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經婦女,有效率達90%以上。
2、防止房事過度,注意性生活衛生:房事過頻或經期過勞均可導致精神緊張,子宮過度收縮,使子宮缺血缺氧而發生痛經。平素房事不潔,不注意經期衛生,可導致盆腔器官感染,是導致繼發性痛經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平時應注意節制房事和性生活衛生,尤其是痛經發作時,更應臥床休息,絕對禁止性交,能有效防止和緩解痛經的發生、發展。
3、經期注意保暖:經期注意腹部保暖,對緩解痛經有好處。尤其是在經期注意不要冒雨涉水,坐臥濕地、下水游泳等,在空調房內或外出時最好加一件衣服,注意保暖能有效避免痛經加重。
4、防止濫用藥:痛經患者用藥多在經前一周開始,需謹慎用藥。忌用促凝和止血藥,如安絡血、維生素K、止血敏等,因為這些藥同樣會促使血液凝滯、瘀阻,不利于經血暢行而加重痛經。總之,痛經患者不要自行隨便用藥,應在醫師指導下對癥治療。
相
關
百
科